APPLICATION
作者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直接且成本低廉的方法来创建一种触觉和视觉的人工多感官集成神经系统,通过连接压阻器和石墨-MoS2-石墨(Gr-MoS-Gr)场效应晶体管(FET)。该系统不仅单独通过压力和光学刺激模拟突触可塑性行为,而且在协同效应的刺激下表现出比单一感官模拟时更强的感知能力。通过改变压力的幅度、压力的频率和光信号的强度,模拟了平坦或粗糙的道路、行走或跑步的运动状态以及白天或夜间的外部照明环境。另外,通过结合上述刺激条件,设计并成功模拟了一系列可区分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示了该设备在多感官集成仿生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近日,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叶志镇院士团队在有源矩阵钙钛矿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Nanosurface-reconstructed perovskite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active-matrix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doi:10.1038/s41565-024-01652-y)上。浙江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李红金博士为第一作者,叶志镇院士、戴兴良研究员、黄靖云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拉曼光谱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地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现已经成为物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首篇《名家专栏》拉曼光谱系列专栏,荣幸地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雷力老师、王扬斌老师, 将简单介绍一下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通过光致发光(PL)技术测量的InAlAs/InP的直接和反向异质结构的带隙以下发光的研究,它们显示出非常不同的光谱特性。950-1200纳米光谱范围内的发光峰与界面有关,但原因相当不同。直接界面显示了一个低于带隙的单一峰,源于界面电子与界面处混合型I-II势阱中限制的空穴的复合。反向界面也受到这样的势阱的影响。此外,界面涉及更多的复杂性,包括来自缺陷和局部激子的发光。随着激发强度的增加,反向异质结构的光谱线形演变意味着从局部激子的发光转变为界面电子与注入到量子阱中的空穴的复合。在低激发功率范围内,前者占主导地位,其中发光峰的大蓝移归因于与带尾填充效应相关的载流子局域化机制。
量子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与原子物理学等多个物理领域,使得这些领域发展到新的阶段,促进了量子光学与冷原子物理等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当前,量子理论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篇《名家专栏》量子理论系列专栏,荣幸地邀请到了 华东师范大学 徐信业教授及其团队,他们将从量子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带来前沿的知识分享。
Copyright © 2020 Zolix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环科中路16号68号楼B.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148号-1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