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光栅元件内部结构的微小缺陷,即使纳米级别的光栅周期差异即可导致意想不到光线传输路径,而K矢量的细微畸变即可引起光线传播串扰,即可造成成像模糊以及色偏。而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式容易划伤膜层,且测量精度和效率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卓立VHG-M光栅测试系统基于Littrow自准式入射结构,系统通过精密调整入射角与衍射光强反馈,实现0.02nm级光栅周期测试灵敏度。相较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法,分辨率提升100倍,同时大幅提高测试效率及精准度。
时间分辨光谱与成像技术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它们通过捕捉物质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为理解超快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提供了独特视角。瞬态时间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可为多次曝光和单次曝光两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多次曝光技术用于可以循环的超快过程, 如飞秒化学用于液体中超快过程的研究。这些过程具有可重复性,通过多次曝光可以进一步提高探测的灵敏度。如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磁约束聚变的内爆测量、二维内爆动力学研究以及ICF靶丸对称性等,这些不可重复的瞬态过程需要利用单次曝光的方式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一些时间分辨光谱与成像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和应用指导。
超快现象能够反映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许多重要的机制,很多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中都需要对超快现象进行观测, 如激光诱导损伤中的冲击波,不可逆晶体化学反应, 生物组织中的光散射,荧光的激发,飞行光(Light in flight),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等等。对这些超快过程进行有效的观测具有不可或缺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高速光谱与成像技术及其相关应用, 为您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探讨了振动控制技术与精密平台在芯片制造中的关键作用,对比分析了主动与被动隔振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研究指出,主动隔振系统更适合先进制程的低频振动控制,而被动隔振在高频段更具成本优势。结合高精度平台和运动控制系统,可显著提升设备稳定性,为半导体制造工艺提供可靠的精度保障。
构建基于碳纳米线圈(CNC)的手性-介电-磁三位一体复合材料被认为是实现优异低频微波吸收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进一步增强低频微波吸收和阐明相关损耗机制仍然是一个挑战。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潘路军教授团队在《Nano-Micro Letters》期刊发表题为《Multifunctional Carbon Foam with Nanoscale Chiral Magnetic Heterostructures for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in Low Frequency》的研究论文。为实现宽带微波吸收的手性-介电-磁三位一体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
Copyright © 2020 Zolix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环科中路16号68号楼B.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148号-1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