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Activities
在量子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有这样一位学者 —— 她横跨中美科研舞台,用光谱之眼解码物质微观奥秘;她携国际视野回归祖国,以国产仪器为刃,开辟科研新战场。今天,卓立汉光带大家走近中科院物理所岑诚老师,聆听她与量子材料、国产仪器的故事。
学术征程: “接轨国际” 到 “扎根中国”
从中国科大到美国高校,从企业研发到大学任教,岑诚的科研足迹跨越两大洲。但二十年后的选择,却指向一个让她惊喜的答案——中国科研的崛起。
岑诚老师,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专业,2004 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先在 IBM 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专注于半导体与低维纳米材料研究,后因向往独立科研转向高校,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从助理教授逐步晋升至副教授。
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国外科研环境受限,加之国内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岑老师怀抱对祖国科技事业的赤诚之心,毅然决定回国发展。她向中科院物理所投递简历后,被怀柔新园区的 “综合极端实验条件装置” 吸引 —— 该平台集成了超快光学、超强磁场、极低温、超高压力等先进实验条件,为凝聚态物理研究提供了理想环境。2023年,岑老师在怀柔园区搭建完成实验室,首批科研仪器进场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初步产出研究成果。就此,岑老师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科研沃土上开启新征程,致力于引领我国量子材料研究迈向国际前沿。
应用探讨:光谱学在强关联体系研究中的发展
当传统电学测量困于宏观平均时,显微光谱技术的“微观之眼”正打开新的窗口——这是岑诚团队破解量子材料奥秘的关键武器。
光谱学手段在强关联体系研究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在超导相变、金属绝缘体相变等基础物理过程的探索中,能提供超越传统电学测量的多维信息。例如在氧化物界面形成的二维电子气超导体系中,中红外波段的光谱测量不仅可获取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及超导转变温度等与电学输运等效的数据,还能通过不同频率的光学响应光谱分辨微纳尺度的物性差异。光学手段的空间分辨率可达纳米级(如近场光学技术),远优于电学测量的宏观平均效应,且能结合光的频率、偏振、时域等自由度,解析电子、自旋、声子等多自由度的相互作用,揭示能带结构、能隙打开机制及载流子 - 声子耦合等微观过程。
在未来研究中,界面材料体系仍是重点方向,光谱学已实现对界面二维电子气位置的纳米级调控,并发现界面超导转变温度提升等新奇物性,但如何系统性指导新材料设计的普适性结论尚未形成。因此,需融合近场光学、超快光谱等多技术手段,突破界面材料微观不均匀性带来的表征挑战,解析掩埋界面的多自由度相互作用,为光控超导器件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国产光谱设备在中红外光源、长波红外探测器及极端环境测量系统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加强核心器件国产化与软件系统集成,推动光谱技术在强关联体系研究中从现象观测向理论指导的跨越。
未来期许:国产仪器与科研创新协同并进
基于对卓立汉光·光谱仪的应用体验,岑诚老师对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飞跃发展深有感触。她指出,当前国产仪器已今非昔比,本地化的快速响应与高效售后服务更是显著优势。当仪器突发故障时,国产厂商团队的及时响应与专业支持,能*大程度保障实验连续性,这是许多进口仪器难以比拟的。
她坚信,随着国产光电仪器在核心技术研发、工艺质量控制及服务生态建设上的持续精进,未来必将在全球高端科研仪器市场占据重要席位,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筑牢根基。岑老师亦期待与卓立汉光深化战略合作,借助其光谱技术的持续迭代,实现对量子材料在极端环境(如超低温、强磁场、高压)下的高精度原位光谱测量,推动量子材料研究发展,为全球科学探索贡献中国智慧。
【致卓立汉光的同行者】
感恩相伴,不负信赖!
【岑老师简介】
岑诚,女,怀柔研究部杰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于IBM Research担任研究员。2012年至2022年于美国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历任助理教授和终身副教授。在美期间,她曾分别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和能源部的Career Award。2022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着眼于利用扫描探针和光场作为手段,从微纳尺度对量子材料中的新奇物相进行激发和表征,并实现对量子相变可即时响应的、在空间上可编程的主动调控。
2025-07-02
2025-07-03
2025-06-25
2025-06-05
2025-06-04
Copyright © 2020 Zolix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环科中路16号68号楼B.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148号-1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795号